圖片來源:許育愷攝,無涉真人
作者:馬偕小兒科醫師 黃瑽寧
資料來源:2012-09 親子天下
每年自七、八月起,蚊子繁殖較多,是登革熱流行季的開始,患者大部分發生在南台灣。兒童登革熱的臨床表徵非常輕微,一歲以下的小孩大多數只有發燒,或者加上一些咽喉發紅,或輕微的流鼻水、咳嗽等等,好像小感冒一般,不容易分辨。
登革熱:骨痛熱症
在中國內地,登革熱叫做「骨痛熱症」,很類似的說法在台灣,叫做「斷骨熱」。好像得到登革熱,一定就會全身骨頭痛得哀哀叫,這個觀念雖然不錯,但不適用於十五歲以下的兒童。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統計,每年自七、八月起,蚊子繁殖較多,是登革熱流行季的開始,患者大部分發生在南台灣。各位如果仔細研究近年來的病例,會發現台灣小兒登革熱的病例不多,大部分都是成人的患者;可是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和菲律賓,五到九歲兒童登革出血熱之發生率遠高於成人,致死率也高。難道說台灣的小孩抵抗力較佳,比較不容易得到登革熱嗎?
當然不是啦!其實在台灣,成人得到登革熱的機率和兒童應該是一樣的,不分年紀大小,只要暴露在有病媒蚊的流行區,都可能會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但是兒童登革熱的臨床表徵非常輕微,一歲以下的小孩大多數只有發燒,或者加上一些咽喉發紅,或輕微的流鼻水、咳嗽等等,好像小感冒一般,不容易分辨。不只如此,小兒登革熱的病程也比成人來的短,大多在三到五天內即恢復正常,因此對於兒科醫師而言,這些症狀跟一般病毒感染幾乎無法分辨。所以「骨痛熱症」或者「斷骨熱」這種俗稱,恐怕不適用於小兒登革熱。既然診斷不出來,通報的病例就很少,才會造成台灣兒童不太會得到登革熱的假象。
然而小孩如果得到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登革熱時,若是發生嚴重的「登革出血熱」,治療就沒那麼簡單了。在東南亞地區登革熱非常盛行,因此小孩得到兩次以上的登革熱並不稀奇,「登革出血熱」的病人才會這麼多。
「登革出血熱」是登革熱的嚴重型,必須得過兩次以上的登革熱,在第二次感染時才有可能發生。「登革熱」大部分不會死亡,而「登革出血熱」病童則會血小板下降、皮膚出血、腸胃出血、血壓急驟,若不治療,死亡率可高達五○%,即便得到治療,死亡率也可能達到五%之譜。所以啊,一輩子得一次登革熱就夠了,千萬不要得到第二次!
台灣早年曾在一九一五年、一九三一年、一九四二年發生過三次的全島性登革熱流行;一九四二年的流行甚至約有六分之五人口(五百萬)感染。之後登革熱沉寂了四十多年,於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在大高雄地區再度爆發流行。最近幾年疫情皆不平靜,尤其以二○○二年有五千三百三十六人確定得病,二十一人死亡最為慘烈。雖然大部分流行區都在高雄與台南區,然而全台灣各地都偶有零星的病例發生。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熱境外移入數目逐年攀升,可見東南亞登革熱疫情日趨嚴重,鄰近國家有難,台灣的相對危險性也隨之提高。
這些數據看起來好像很恐怖,所以有一次我們出了一份考題給醫護人員,其中一題是:「台灣是登革熱的疫區嗎?」幾乎所有人都回答「是」,結果統統領了一個叉。大家都很驚訝,每年都在宣導登革熱的防治,為什麼不算是疫區呢?
原來是冬天救了我們。
南台灣雖然炎熱,但畢竟還是在北回歸線附近,勉強可以分辨春夏秋冬。冬天的時候,最低溫有時候甚至可以下探到十幾度,對蚊子來說,真不是什麼好消息。這就是為什麼每一年的冬天,不管當年登革熱的疫情是多麼慘烈,還是會自己消失不見。
到了夏天,蚊蟲開始滋生,然而此時蚊子身體裡暫時還是乾淨的,沒有登革熱的病毒,一直到大魔王出現的那一天。
卡通裡那些小嘍囉,平常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偶爾搗蛋一下,並沒有什麼殺傷力。但只要大魔王出現,賦予他們某種能力之後,就搖身一變成為大壞蛋,造成更多的破壞。台灣登革熱疫情的發生跟這樣的劇情很像:蚊子從夏天開始四處遊盪亂叮咬,本來只是讓大家抓抓癢而已,直到某一隻蚊子叮咬到了大魔王——當年第一位境外移入的登革熱患者。
「境外移入」,顧名思義,就是從國境之外跑進來的,比如說從越南、印尼回來的台商或者雇工。他們在東南亞疫區被傳染之後,坐飛機回到台灣,身上還帶著登革熱的病毒。當本土的蚊子叮咬到他們,從這些人身上得到「加持」,瞬間就變成了super bug,開始一傳十,十傳百地散佈開來。疾病會一直擴散到冬天來臨,蚊子都冷死了,這樣的疫情才會嘎然而止,蟄伏等待明年大魔王的到來。
所以台灣不算是登革熱疫區,只是每年都會有人帶病毒來台灣過夏天。
防治登革熱的政令宣導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就是要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蟲叮咬。我們都知道登革熱是由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遞的;除了自掃門前「水」以外,還要很雞婆地主動檢視社區周圍環境,有無孳生源。
室內常見孳生源包括:萬年青、黃金葛、鐵樹等植物之含水花器;冰箱底部、飲水機、烘碗機、飲茶之水盤;浴室儲水容器或馬桶水箱;任何貯水的水桶、陶甕、水泥槽等大型容器;地下室或停車場積水,消防儲水池等等。
戶外常見孳生源包括:曬衣架、水泥樁上及其他可積水的水管;竹籬笆的竹節頂端、樹洞、竹洞、大型樹葉的積水處;擋雨之帆布架;屋簷排水槽;冷氣機的滴水桶;不流動之排水溝;家禽、家畜與鳥類飲用水槽;廢輪胎等任何閒置在戶外任何有可能積水的垃圾。
任何盛水容器換水時應將容器內部用力刷洗,以去除蟲卵。大家一定要到家裡四周多看看,若是左鄰右舍大家不互相提醒,蚊蟲就永遠沒有消滅的一天。如果有空屋無人居住,或鄰舍有積水容器屢勸不肯清除,請通知當地衛生局強制執行。
暑假到了要帶孩子去東南亞國家旅遊,最好準備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如果旅館不是很乾淨,睡覺時最好掛蚊帳。很多人想知道哪一種防蚊藥劑比較有效,根據研究,含DEET(待乙妥)的防蚊液其實最好用;可惜因為DEET高濃度下可能有毒性,所以被輿論渲染之下,大家反而不敢用。我個人認為,除了兩個月以下的嬰兒不適用之外,低濃度的DEET安全性應該無慮,至少比那些植物萃取物有效多了,可以噴在衣服上,或者利用含DEET的貼片,都是一些折衷的使用方法喔!
本文摘自黃瑽寧醫師著《 唉唷!這些惱人的小麻煩—輕鬆搞懂疫苗、流感、細菌與病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