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寶寶活動力大增,居家安全要注意!

小寶寶變得靈巧、好動,動作之快常超乎我們的想像。正因為他的行動力大增,闖禍的機會也變多。家中的廚房、浴室、開關、電扇......都有許多死角,一定要將這些危險的區域和物品列為危險區域,防範寶寶的接近,以免寶寶發生意外。

就因為處處有危機,我們常常會將「不可以、打打」掛在口頭上,寶寶雖然可以懂得你的表情和語氣,卻不見得聽懂你的話。偶爾,寶寶還會出現「自我提醒」的有趣行為,如:爬到廚房門口時,會自己搖搖頭;或是在玩插座的同時,還會看看周圍人的反應。有學者認為,這種早期的「自控」行為與孩子的智力有所關連。


甜蜜的家,最危險的地方?!

每當傳來幼兒在家中發生意外的新聞時,家有幼兒的爸媽都不免感到惋惜,但也忍不住想問:「兒童意外事故」難道是無法預防的嗎?是否有些兒童安全照護上的迷思,才會導致悲劇一再地上演呢?

爸媽常見的3個安全教育迷思
根據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白璐秘書長和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林月琴執行長的長期觀察,皆發現幼兒居家安全意外會一再地發生,主要來自3個安全教育上的迷思:

迷思1:熟悉的地方比較安全
從國內外研究結果來看,白璐老師指出多數的居家安全意外都是可避免的,但關鍵在於爸媽是否關注這個議題。林月琴執行長從調查中則發現,多數爸媽會認定「未知的」公共環境比「熟悉的」家中更值得提高警覺;對於有刀、有火的「廚房」,也認定比「客廳」危險。但這些認知卻和統計數字恰恰相反。從意外場所來看,「居家場所意外」遠超過「公共場所意外」;從居家事故的地點來看,「客廳」出事的機率也超過「廚房」,而且高居兒童意外事故地點的第一名。基於「不能掌握的,才是危險」這類常見的迷思,當孩子待在熟悉的地方時,爸媽便特別容易掉以輕心,而這也是居家事故容易重複發生的原因之一。

迷思2:用過去的經驗,養育現在的孩子
另外,很多發生居家意外的照顧者常錯愕地反應:為什麼童年時可以自己午睡、在家自己玩的生活經驗,套用在現在的孩子身上,便發生了意外?

林月琴執行長提醒爸媽,必須要理解現在孩子的能力、居家環境、生活型態等,和過往都大不相同,爸媽絕不能再以有限的成長經驗來看待居家安全。從前孩子在戶外探索的機會多,有太多事物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但現代孩子多關在房子裡,應變的常識和能力也變弱了。當孩子在有限的居家環境中作探索活動時,若居住處是不能裝鐵窗的高樓(依大廈管理條例新規定),或家中購買的是目前常見的廉價塑合板家具時,發生意外的風險自然比從前高很多。

迷思3:安全教育從來都不是親子必修課
雖然多數兒童居家意外事故,都可透過事先預防來改善,但仔細一想,從小到大,爸媽和孩子並沒有認真上過一堂幼兒居家安全課程。因此,不常吸收新知的爸媽,會認定綁架才是最應注意的幼兒安全問題;看見幼兒意外新聞時,總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很少主動和孩子討論如何因應;當孩子發生居家意外時,自然也常因缺乏急救常識,錯失搶救的時機。親子的居家安全意識無法提升,意外事故當然會一再地發生。

想要增進幼兒居家安全照護觀念的第一步,建議爸媽必須先打破3個常見的幼兒安全教育迷思,接著,也請爸媽開始著手檢視家中的環境是否及格吧!


客餐廳、臥室、浴室、廚房檢查一覽表
家具、電器檢查一覽表
工具、玩具檢查一覽表

 

資料來源:信誼奇蜜育兒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魔啾媽 的頭像
    魔啾媽

    大小魔啾成長記錄

    魔啾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