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爸媽最擔心的「學說話」問題

1歲半以後,寶寶的動作能力已經很穩定了,可以走得很好、拿的很穩了。這時,爸媽的關心的話題就開始轉向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在奇蜜親子網的QA排行中,語言問題總是年年上榜,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時程不盡相同,在語言發展上男女亦有差別,究竟孩子的語言能力怎樣才算是正常的呢?這個月我們整理出爸媽最擔心的語言三大問題,一起來看看小小孩學說話的歷程。 


Q1:超過1歲半了,為什麼孩子還不說話? 

A: 
寶寶從不會說到能用語句表達,大致有5個階段:出生到1歲,由哭聲發展到牙牙學語; 1~1歲半,大多數的寶寶能說出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字,例如︰爸、媽;2歲以前,能組合單一的詞彙來代替整個句子,例如︰以「杯杯」表示要喝水、「車車」表示要出去玩;2歲以後,會模仿別人的語詞,將學習的語詞組合起來運用,例如:媽媽抱、娃娃拿。接近 3歲時已會表達簡單的句子,例如:我吃飽了;之後,複雜的句型將逐漸發展出來。 

所以,如果寶寶滿2足歲之後,仍沒有明顯的詞彙能力時,也就是無法喊「爸」、「媽」時,就可以向小兒專科醫師求診,瞭解原因與引導策略。 

如果寶寶超過1.5歲還不會開口說話時,請先不要擔心,爸媽先觀察3件事: 
●寶寶的聽力正常嗎?聽覺問題常是語言學習緩慢的原因,爸媽要保持警覺。 
●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與互動能力正常嗎?例如對寶寶說:「拿湯匙給媽媽」(不要有手勢暗示),寶寶是否能從多件物品中正確地把「湯匙」拿出來;當孩子想吃餅乾時,會指著東西要你拿取等等。孩子反應若正常,就不必過度擔心,應盡量鼓勵他開口說。 
●寶寶是否向來都比較安靜,屬於內向氣質?有些寶寶比較被動、不擅表達,面對這樣的寶寶更要耐心等候他開口。 


Q2:寶寶一歲半還不肯吃飯、只用奶瓶喝,會影響說話能力嗎? 

A: 
寶寶2歲前的進食經驗和口腔動作經驗,不僅影響了和孩子的營養攝取,更與來子未來說話的清晰度有著密切關係。所以,1歲半的寶寶如果只肯用奶瓶喝奶,可能是偏食問題造成缺乏使用湯匙的經驗,這時,爸媽一定要利用添加副食品來提昇孩子以湯匙進食的經驗,例如蒸蛋、肉泥等,當成點心來餵寶寶,不一定要以米食為限,只要孩子願意吃都可以嘗試,麵點、麵包、蛋糕、餅乾都是不錯的寶寶食品。等他能接受不同口味的食物後,就可以減少孩子只用奶瓶進食的問題了。 

觀察寶寶口功能發展的3個簡易方法 
發現許多口功能不好、口腔動作控制不協調的孩子,他們的口語清晰度通常都比較差。如果寶寶有下面的情況,就得注意了: 
●丟不開奶瓶:2歲後仍只用奶瓶不會吸食流質(牛奶),不會吃半固體、固體食物,寶寶的營養攝取一定不足,應盡快調整寶寶的進食方式。 
●流口水:滿2歲以後,如果口水總是流個不停,表示孩子的口腔功能明顯落後,一定要注意口功能的發展。 
●吃軟不吃硬:2歲後已能吃固體食物,如果總是吃軟的,要考慮是否孩子的咀嚼能力不好或是咀嚼的練習不足。 


Q3:孩子學說話的速度很慢,怎麼辦? 

A: 
孩子從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彙,到能夠與人用言語充分溝通,大概需要5年的時間。1歲半到2歲的孩子正處於「口語前期」及「基本口語期」的交疊期。語言發展快的寶寶已進入學說語的階段,而發展速度較慢的孩子,則仍處於儲備溝通能力的階段——只能聽得懂一些訊息,活開始嗯嗯啊啊的想表達。所以,這時,孩子能聽得懂但說不清楚的狀況若是還延續到二歲左右,應該都是屬於正常範圍。 

在面對說話發展較慢的孩子時,父母應確實掌握一個觀察重點: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是不是有持續的進展。您需要常常跟孩子說話及互動,來驗證孩子的語言理解力;此外,還需要不斷地和孩子溝通,並用簡單、清楚及反覆的表達方式,來刺激孩子模仿、學習。只要孩子在生理方面一切正常,不斷地跟寶寶說話、講故事、唱兒歌、閱讀圖畫書,相信一定就能逐漸看到寶寶的進步。

 


 

資料來源:信誼奇蜜育兒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魔啾媽 的頭像
    魔啾媽

    大小魔啾成長記錄

    魔啾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