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意玩積木~促進寶寶組合能力與創造力

你發現了沒?寶寶越來越喜歡積木了,偶而還會堆出特定的造型。沒錯,1歲半左右的寶寶,開始喜歡玩積木,也會變換堆疊的方式了!

早在寶寶1歲時候,寶寶很喜歡用手緊握積木或是將兩個積木相互敲擊,那時「玩積木」主要是訓練寶寶的手部抓握能力,不但可以練習臂力,也可以學著控制自己的肌肉和投擲的方向。

大約從1歲半開始,寶寶有能力將兩、三塊積木堆疊在一起,這是因為他的手掌控制和平衡能力越來越進步,他不再是誇張地將積木到處亂丟,反而是仔細端詳,試圖將積木排排站耶。這時候,如果父母可以耐心的陪伴他一起堆積木,並一起做常見的造型,如:火車、椅子。這些互動歷程可以讓親子更開心的進入積木世界,我們可以藉由「積木」來開啟孩子想像與創意。


樂高到底樂不樂

樂高組合積木好玩且富教育性,孩子只要會坐,會使用兩手將玩具拔開,或嵌合在一起,就可以玩了,為了避免發生危險,父母應針對孩子的發展,挑選大塊、容易捉握、容易組合的樂高積木。 

樂高組合積木一直是玩具店裏的常青樹,不管當季流行什麼,它總能創下不錯的業績,這一方面歸功於玩具廠商的不斷創新,時時賦予組合積木新生命,一方面強勢的媒體宣傳、大活動的造勢也功不可沒;當然最重要的是組合積木本身確實好玩且富教育性,不但能促進手眼協調和小肌肉發展,也能幫助孩子空間概念和創造力的發展。而只要孩子會坐,會使用兩手將玩具拔開,或嵌合在一起時,就可以玩樂高積木了。 

為什麼孩子玩一下就不想玩了? 
「既然組合積木這麼好玩,為什麼我的孩子不但玩一下就不想玩了,還丟得滿地都是呢?」「玩樂高?太危險了!」「組合積木並不便宜,既然他不太會玩,以後就不要再買了!」家長對兩歲以下的孩子玩組合積木常有這樣的疑問和結論。事實上,玩一下就不想玩,或將玩具丟得滿地都是,是這個時期孩子遊戲的特色,而如果沒有針對孩子的發展來挑選玩具,樂高也真的有危險的,比如說適合五六歲孩子玩的樂高,不但體積小,配件又多,兩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將樂高放在嘴裏,就容易發生意外。 

兩歲以下孩子的組合能力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歲以下孩子組合能力的發展: 
孩子七個月時,大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就可合作抓握積木,但是拿另一個積木之前,一定先把手上的積木放掉。九個月大的孩子會一手拿一個積木玩,且會將兩個積木相互敲擊或推擠。十個月左右,孩子可以一手拿兩塊積木,也可能一手拿積木,一手玩弄,但如果你給他第三塊積木,他就只好放下兩手中的一塊,來拿第三塊,這時他已拿笨拙的把兩塊相連的積木拔開。十一個月,笨拙的情況逐漸改善,偶而可以將兩塊積木嵌在一起,並且會出聲要你看,等你讚賞。滿周歲之後,小手變得更為靈活,現在你給他第三塊積木,他會把兩塊都交給一手拿著,再來拿新的積木,而只要他拿得來,他可以拿好幾塊積木在手上。 

一歲半的孩子雖靈活些了,但掌握物品的能力仍很生疏,常拿不穩,此時他可以疊起三塊到四塊積木,多半以扯、敲打,按等粗魯的方式玩。此外他會不停的換玩具,一下玩積木,一下放下積木去抱娃娃,隨手玩眼前看到的東西,假如事情不順他的意,他會突然發脾氣。 

兩歲的孩子,會疊五到六塊積木,他會將積木串成一串或疊得高高的。 

組合積木種類 
兩歲以下的孩子適合玩的組合積木以大塊、容易捉握、易組合為主,常見的有下面兩類: 

一、嵌入型組合積木 
  孩子以按壓、套入方式將積木組合,常見的有創造積木、彩色串珠、磁鐵積木等,塊數約十五塊,容易嵌入,也容易組合,很符合這時期孩子的需求。要注意的是磁鐵積木雖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操作,材質卻不宜放入嘴部。 

二、相嵌型組合積木 
  所謂相嵌型組合積木,是指積木的結合方式是相嵌或卡壓在一起,常見的有美加組合積木、梳子積木、DUPLO積木等,這種積木不用費太大力就可以相嵌在一起。 

親子共玩 
適合兩歲以下孩子玩的組合積木,通常又稱為學步兒用組合積木,特點是塊數不多且容易操作。但對八九個月的孩子來說,十五塊仍舊是太多了,三至五塊是個不錯的開始。孩子也許拿來啃、扔,但最後終會從嘗試錯誤中學會組合的方式。 

另外,孩子喜歡在你的旁邊玩,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教他玩,觀察他、鼓勵他是比較好的方式。如果成人教得太多,孩子會依賴,不喜歡嘗試,拿到玩具就要成人幫他完成。 

很多父母常高估一至二歲孩子的能力,認為孩子既然能夠來去自如,也會說話,那麼就應該講點道理。事實上,許多重要的日常用語他還不會說,行動也很生硬,沒耐心長時間安靜坐在那兒玩玩具,所以父母的接納是最重要的,接納他的不講理、接納他的玩一下就走、接納他的組合不起來就生氣、接納他的笨拙。換個心境,也許一切就不同了,其實他也是蠻可愛的嘛! 

本文摘錄自:學前教育雜誌

 


 

資料來源:信誼奇蜜育兒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魔啾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