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寶寶的餐飲重點!(13-18個月嬰幼兒副食品)
滿一歲之後,孩子正快速地長大,學習力也突飛猛進。這時,母奶或嬰兒配方奶已經不足以供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需要接受更多各式各樣的食物;只是,孩子的胃容量仍小,除了正餐之外,還需要為寶寶規劃點心時間。
原則上,1歲寶寶的正餐內容和成人飲食相近,點心的安排則以不影響正餐食慾為重點。可以維持每天2杯的母乳(或嬰兒配方奶或牛奶),但要停止以奶瓶餵食。而且,爸媽需要用正向的鼓勵方法,讓寶寶多接觸一些不同的食物,若是強迫寶寶吃東西,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產生拒絕食物的問題。此外,也不要以食物做為寶寶的獎懲,以免造成寶寶日後以「吃」來解決問題。

開始踏入成人飲食的模式
一歲之後,孩子就可以開始嘗試牛奶、蛋白及小麥食品與相關製品。此時,適當的脂肪是寶寶腦部、神經發育及身體成長中不可缺乏的營養素,所以低脂、脫脂奶品在寶寶二歲前不應給予。食物的安排對寶寶是否攝取足夠熱量與營養素有重要的相關性,如果能安排多變化的營養食物,多數健康寶寶不需要額外給予「營養補充劑」,如果父母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劑,請與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師先行討論。

寶寶飲食建議:
一、乳品類:每日2次,每次240-250cc。內容建議母奶、嬰兒配方奶或牛奶;低鹽起司;優格、優酪乳等。
二、全穀根莖類:每日6-10份。內容建議粥、飯、麵條;吐司、麵包;馬鈴薯、番薯、山藥、南瓜等。
三、蔬菜類:每日6-8湯匙。選擇嫩葉、軟的蔬菜或瓜類,可適當剁細。
四、水果類:果泥6-8湯匙,果汁不超過120cc。選擇軟的水果:如木瓜、哈密瓜、香蕉、水蜜桃、熟蘋果及梨子等,可切成小塊或打成果汁。
五、豆魚肉蛋類:每日1.5-2份。內容建議嫩肉或絞肉、不含刺的魚肉、豆腐及豆製品、蛋。(資料參考:行政院衛生署)

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不同,媽媽可逐步調整寶寶的飲食攝取量,如擔心孩子的飲食是否適當,可請營養師評估。

餐次的安排
幫寶寶安排適當的用餐時間,逐步建立規律的用餐模式。除正餐外,寶寶點心是正餐之間用來充饑與補充營養的餐次,份量以少於正餐且不影響正餐食慾為原則,時間安排與正餐至少相隔2小時為佳。適合寶寶點心的內容可由乳品類、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肉蛋類及油脂類選擇新鮮天然的食材來搭配,如三明治、粥品、麵點、水果奶酪、蔬果沙拉…等,如選擇市售食品時應避免高脂、高糖及高鈉產品。

讓副食品變有趣
除了寶寶不適應的食物外,一歲寶寶食材的種類已經沒有太多的禁忌,應該以安排新鮮多變化的「均衡飲食」為目標,食物以製作成寶寶一口大小及柔軟易消化為原則,建議爸媽可以配合圖案、造型、顏色及各式各樣的餐具來設計有趣又有營養的餐點,吸引寶寶用餐。


五穀類-卡通飯糰



材料:
白飯1/2碗、蛋1個、鮪魚罐1湯匙、洋蔥末1湯匙、小黃瓜末2湯匙、番茄醬1湯匙
做法:1.鍋中入油,爆香洋蔥,加入鮪魚拌炒至魚肉成碎粒狀,最後加入番茄醬。
   2.蛋打勻,以平底鍋煎成蛋皮,切碎備用。
   3.取煮好的白飯,拌入作法1及2的材料。
   4.將拌好的飯塞入模型中,做成卡通造型的飯糰。
烹調小撇步:
   ◎適合較大的寶寶,初期白飯須煮軟一點,待寶寶咀嚼能力較佳時,可添加胚芽飯、燕麥及
    其他各種五穀雜糧,營養價值較高。

   ◎如無卡通模型,也可以利用保鮮膜或荷葉包裹成糖果狀的飯糰。
   ◎食材可安排一些蔬菜,增加寶寶攝取蔬菜的機會。
營養成分:蛋白質14.8公克、脂肪6.5公克、醣類40.5公克,熱量279.7大卡


蔬果類-蔬菜濃湯



材料:
高麗菜2葉、番茄1/2個、洋蔥1/4個、馬鈴薯1/2個、橄欖油1茶匙、蒜片2片
做法:1.將材料洗淨,馬鈴薯去皮切成小塊。
   2.高麗菜及番茄切成小塊,洋蔥切絲備用。
   3.平底鍋中入油,爆香蒜片,加入洋蔥炒軟,再加入馬鈴薯、番茄及高麗菜拌炒。
   4.倒入適量高湯,煮沸後倒入小鍋中繼續熬煮,至湯略成稠狀,材料軟爛時即可。
烹調小撇步:蔬菜是多數兒童攝取不足的食物之一,如寶寶不喜歡吃炒蔬菜,可將蔬菜製成較軟的流質型態,
      或加入一些喜愛的肉類或有甜味的馬鈴薯,讓寶寶習慣蔬菜類的食物。

營養成分:蛋白質3.2公克、脂肪5.0公克、醣類21公克,熱量141.8大卡。


本文作者:孫萍(現任台大醫院營養師)


資料來源:信誼奇蜜育兒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魔啾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