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育兒生活 5月號 NO.288
採訪撰文/陳宥妤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葉勝雄
葉安蒂營養師
攝影/張明偉
梳化/蔡琇惠
演出/漂亮媽咪:景心潔;帥氣爸比:岑濬豪;可愛寶貝:岑寧兒

許多父母會有孩子「小時胖不是胖」的迷思,誤以為等他們長大就會抽高變瘦。於是甜食、飲料、速食等過多高熱量的食品餵養,現實生活中造就出一個個復刻版的米其林娃娃;這樣的錯誤觀念不僅讓家長們無意間成了孩子肥胖的幫兇,也帶給孩童健康莫大的威脅。


小朋友也有BMI指數
小宇今年3歲多,外型看起來肉肉的他,笑起來下巴和脖子總會連成一線,好似彌勒佛般福態,媽媽每次帶他出門總會聽聞他人誇讚小宇可愛,或是媽媽生養的真好等話語,小宇媽媽心中常感到驕傲又得意;但最近剛上幼稚園的小宇,下課總是哭喪著臉說有人嘲笑他「胖嘟嘟」或「大摳呆」,也不願意和他玩,讓他好傷心…。

我的小孩過胖嗎?
雖說胖瘦是相當主觀的事情,但還是有許多爸媽會疑惑,為何明明自己的小孩看起來只是「肉肉的」,卻會被小兒科醫師提醒要控制體重呢?胖瘦之間是否有套清楚的界定標準,好讓爸媽能夠有所依據,替孩子們的健康把關。

參考BMI指數,寶寶胖瘦立現形!
提到體重是否合乎理想,目前常見的參考指標是BMI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縮寫為BMI)。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以往BMI數值多以成人為主,民國102年衛福部改版新增,年齡下修至0歲新生兒也列入參考;透過身高和體重的交互關係,再輔以寶寶性別算出BMI指數,看落點是位於過輕、正常、過重還是肥胖。
由BMI指數可了解幼兒發育狀況,如果只有體重較輕,可以先讓小兒腸胃科醫師檢查是否有腹瀉等吸收不良的症狀;若沒有上述症狀,可先從均衡飲食、增加熱量著手。但假使身高較矮,頭圍正常,先看看父母是否本來就不高,或者父母小時候也比較矮小,長大才追上來;若還有疑問,可以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評估是否生長激素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遺傳或代謝疾病會有特徵,例如女孩的透納氏症,會有蹼狀頸和肘外翻,佝僂症患者的肋骨會有串珠一樣的突起,可以經由醫師檢查發現。

幼兒0~5歲身體質量指數(BMI)表※BMI指數算法:體重(公斤)∕身高²(公尺²)

  男孩 女孩
年紀 過輕 正常 過重 肥胖 過輕 正常 過重 肥胖
BMI< BMI 介於 BMI≧ BMI≧ BMI< BMI 介於 BMI≧ BMI≧
0.0 11.5 11.5~14.8 14.8 15.8 11.5 11.5~14.7 14.7 15.5
0.5 15.2 15.2~18.9 18.9 19.9 14.6 14.6~18.6 18.6 19.6
1.0 14.8 14.8~18.3 18.3 19.2 14.2 14.2~17.9 17.9 19.0
1.5 14.2 14.2~17.5 17.5 18.5 13.7 13.7~17.2 17.2 18.2
2.0 14.2 14.2~17.4 17.4 18.3 13.7 13.7~17.2 17.2 18.1
2.5 13.9 13.9~17.2 17.2 18.0 13.6 13.6~17.0 17.0 17.9
3.0 13.7 13.7~17.0 17.0 17.8 13.5 13.5~16.9 16.9 17.8
3.5 13.6 13.6~16.8 16.8 17.7 13.3 13.3~16.8 16.8 17.8
4 13.4 13.4~16.7 16.7 17.6 13.2 13.2~16.8 16.8 17.9
4.5 13.3 13.3~16.7 16.7 17.6 13.1 13.1~16.9 16.9 18.0
5 13.3 13.3~16.7 16.7 17.7 13.1 13.1~17.0 17.0 18.1

說明:
●本建議值係依據陳偉德醫師及美惠醫師2010 年發表之研究成果制定。
●0〜5 歲之體位,係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之「國際嬰幼兒生長標準」。

體重百分位超過97,寶寶健康亮紅燈!
除了透過BMI指數鑑定,葉安蒂營養師也提供另一項參考資訊,透過衛福部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新版兒童曲線圖來看,將寶寶每個成長階段所測量的結果都記錄下來,評估寶寶是否有肥胖問題。
一般而言,嬰幼兒的體重百分位如果落在50屬於標準平均值,3以下為過輕,97以上為體重過重,其實超過85就是一個警訊。不過,必須同時將寶寶的身長一起列入考量,另如體重百分位落在90到97的範圍,頭圍、身高落點卻低於50,那麼寶寶就相對過重。

「年齡」與食量大有關係!
許多爸媽哺育幼兒時,對於食量的拿捏經常出現疑問;給太少怕孩子吃不飽、發育會不良,餵食太多又怕造就出胖嘟嘟的米其林娃娃。雖然每個孩子的食量需求未必相同,但若有個數據化的準則提供爸媽參考,會比他們毫無頭緒的憑感覺餵食來得安心。
葉勝雄醫師以及葉安蒂營養師皆認為,「年齡」是幼兒食量參考的重要因素,因此接下來將就不同年齡孩童給予食量攝取建議。

0〜5歲孩童食量建議
0~5歲是孩童生長重要的黃金時期,也歷經了喝奶到副食品攝取的轉換階段,除了因年齡和性別所需的熱量不同,奶品和副食品本身所含的熱量也有差異,透過爸媽的留心計算,小朋友就能享有健康又不必擔心營養超載。

4個月以下嬰兒
葉安蒂營養師說,對於出生4個月內的寶寶來說,從母奶和配方奶中就能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也因為還沒有開始補充副食品,因此只要單純計算奶品的量即可,以下根據母奶和配方奶給予不同的奶量建議。

喝母奶寶寶
難以計算寶寶喝的奶量,最簡單的觀察方法就是寶寶喝完母奶後,如果可以安穩睡2小時以上,這一餐就算有吃飽;其次可看寶寶的小便次數,若一天換尿濕沉甸甸的小便超過6次,就表示奶量和水分是足夠的。

喝配方奶寶寶
而對於攝取配方奶的嬰兒,葉勝雄醫師表示,除了出生的前幾天之外,4個月內的寶寶每公斤體重所需奶量約為100~150㏄,新生兒一天約喝6~8次奶,歸納出一個奶量計算公式如下:
(寶寶體重×100~150㏄)÷每日餐次﹦一餐的奶量
※如果一個3公斤的新生兒,每公斤體重所需奶量以150㏄計算,假使他一天喝6次奶,那麼依奶量計算公式,寶寶每餐要給予的奶量就是約為75㏄。
(3kg×150㏄)÷ 6餐﹦75㏄/餐

4個月~1
寶寶周歲前,是人一生中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尤其體重的增加非常快,一年內即可增為出生體重的3倍,因此營養及能量的需求相對提高;要特別注意的是,此階段幼兒的飲食逐漸添加了副食品,因此副食品的熱量也別忘了額外計算,有些父母讓孩子開始攝取副食品,但喝奶量卻沒有相對減少,過多的營養導致孩童發胖。
葉勝雄醫師說,新生兒一天喝奶次數約6~8次,寶寶到了4~6個月左右即可以慢慢添加副食品餵食,一開始以適應為主。等到副食品的量達到大人用的半碗,或是超過奶量的一半,即可逐漸取代掉一餐奶。以此類推,隨著年齡愈大,副食品的份量可增加,取代掉喝奶的次數也會變多。

寶寶年 副食品取代喝奶次數(每日)
0~4個月 還在攝取母奶或配方奶階段
4~6個月 1次(慢慢增加至半碗或更多)
7~9個月 2次
10~12個月 3次
1歲後 吃副食品次數要多過喝奶次數


1
歲後
1歲後的小朋友開始對許多事物產生好奇,開始探索外界的同時,對於「吃東西」這件事有點興趣缺缺,讓爸爸媽媽跟著擔心會有營養不良的問題;葉安蒂營養師提醒爸媽不用太過擔心,由於這階段的小孩已經可以開始攝取和大人相同的食物,只要依活動量及性別給予他們所需的熱量即可,過度勸食或擔憂對孩子成長反而沒有幫助。
1~3歲的幼兒,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150~1350大卡。
4~6歲的幼兒,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400~1800大卡。
乳製品的部分大約一天攝取兩份,總共飲用約480㏄就足夠,其他類別的食物則均衡攝取。

小心!容易發胖的飲食壞習慣
除了計算熱量、留意飲食攝取外,許多生活小習慣其實對於孩童的體重控制有深刻的影響,以下整理出5點寶寶常見的飲食壞習慣。
1.沒有喝母奶,完全只喝配方奶的寶寶,小孩哭鬧以為肚子餓,容易過量餵食。
2.讓寶寶吃副食品,沒有精算熱量又吃了過多。
3.讓小孩過早接觸高熱量、高糖分、高油脂食物,如糖果、餅乾、甜食、甜飲料、薯條、洋芋片、炸雞等。
4.以食物做為獎勵或安慰寶寶的方式。
5.邊吃邊看電視,容易分心,一口接一口導致食物吃過量。

Check!良好飲食習慣報你知
過早讓幼兒接觸重口味食物,口慾習慣將難以戒除,爸媽應從小建立孩童正確飲食觀,葉安蒂營養師給予爸媽以下8個好建議:
1.每餐定時定量。
2.鼓勵吃全穀或高纖食物、以黃豆製品取代部分肉類。
3.避免選擇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當作正餐食用。
4.家長不以吃東西作為犒賞或安慰方式。
5.限制或減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數。
6.替換點心種類:將高糖、高熱量點心和零食更換成純牛奶、優酪乳、水果等低脂高纖維類食品。
7.少吃高熱量的甜食、零食、速食及油炸食物。
8.鼓勵孩子多喝白開水。

哪些食材兼顧營養又健康?
提到健康食材的挑選,《0~3歲寶寶主副食全調理》的作者葉勝雄醫師曾在書中提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食物比藥物還重要」;因此,若能在製作副食品或食材挑選上,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來製作,對孩童的健康會有很大的助益。

高營養價值食材大公開
食材種類百百種,如何在五花八門的蔬果中挑選出適合孩童的營養補給呢?葉勝雄醫師將食材內含的維生素分門別類,供爸媽們挑選參考。
●膳食纖維類:糙米、綠色花椰菜
●不飽和脂肪酸(Omega 3):鯛魚、橄欖油(煮菜用油)、亞麻仁油(涼拌用)、花生、堅果
●鐵:紅莧菜
●鈣:小松菜
●綜合營養:蛋黃、蛋白、牛奶
●茄紅素:番茄
●瘦素:苦瓜

專家出擊!破解幼兒飲食迷思
從阿公阿嬤年代流傳下來的舊觀念,有時候並非絕對正確,對於第一次哺育幼兒的新手爸媽來說,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不可避免的成了重要的參考來源;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正確健康觀念的普及,部分舊觀念漸漸有待商榷,來聽聽小兒專科醫師葉勝雄怎麼說。

迷思1.孩子小時胖不是胖,長大自然會抽高變瘦?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2011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實驗追蹤了6000多位兒童20多年時間,發現體重正常的兒童,在長大成人後,約1∕7會變肥胖;體重過重的兒童,約2∕3會變肥胖;如果從小就肥胖,則有8成到了成人還是改變不了肥胖的體型。
抽高有可能變瘦,但並不是消極地任由體重增加,以為長大自然會瘦。兒童尚在發育中,一般不建議節食減重,只要能維持現有體重,不要繼續增加就好,隨著身高成長,讓身形達到正常的比例。但如果肥胖已經造成身體的負擔,例如造成脂肪肝,就有必要初步減重;如果脖子或腋下皮膚有黑色素沉著,並不是沒洗乾淨,而是黑色棘皮症,和脂肪肝、糖尿病都有關聯。家長須特別留意!

迷思2.小孩瘦巴巴,父母會被罵失職,而且抵抗力會變不好?
許多老一輩的觀念認為小朋友如果瘦巴巴,身體狀況也會比較不好,所以寧可給小孩吃多一點,誤以為胖胖肉肉的身體就會比較「粗勇」;但醫師表示,小孩子過胖,反而心
肺功能會比較差,以流感來說,過度肥胖的人重症的機會更大。
而胖瘦究竟和抵抗力高低有沒有絕對關係?就像車子有分省油和耗油,每人的基礎代謝率也都不一樣,只要吃下去能吸收,沒有厭食的狀況,也不會有疲累或無力感,其實瘦一些對健康沒有太大威脅,反倒是太胖容易出現脂肪肝及三高等疾病。

迷思3.多吃肉類才會有營養,我要小孩變強壯?
1歲後孩童對蛋白質、脂類及醣類的重量需求比為1:2:7。4歲之後若小孩過胖,則需求減為1:2:9。而醣類的需求和蛋白質與脂類相比,需求量較大,那是因為如果醣類攝取量過少,將不夠腦部運用,尤其這個階段是孩童發育黃金期,更應注重補充。
醣類的主要來源有五穀類(如:麵包、餅乾、米飯等),部份蔬菜(南瓜、莢豆類、紅薯、洋芋、玉米等)和水果(蘋果、梅子等)也有。
那麼常被視為營養來源的肉類,因為蛋白質含量豐富,能夠促進孩童生長,常被家長當作重要食物來源;但醫師表示肉類的攝取也有限制,若蛋白質過多,會形成蛋白尿和腎結石,含硫胺基酸會形成硫酸鹽,需要鈣來中和酸性,但相對的若鈣補充不夠,反而會從骨頭挪出來用,就會影響孩童的骨骼發育。
因此,孩童基礎的骨骼發育最不可或缺還是鈣質,1歲後還是應該維持每天至少喝1次奶的習慣,乳製品是鈣質良好的來源;除此之外,芥藍菜、高麗菜、綠色花椰菜等,也都含有豐富的鈣質。適當曬太陽,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也可以促進骨骼的生長。

案例分享
多坐少動脂肪肝報到!(案例提供:葉勝雄醫師)
馥媛(化名)是一個5歲的可愛小女孩,從小就有圓圓的肚子,平常最喜歡躺在沙發上看兒童節目。3歲時,她因為感冒來看小兒科醫生,醫生在腹部檢查時發現肝臟腫大,並進一步由腹部超音波檢查證實。她一向不愛運動,甚至連到巷口的超商都希望能搭摩托車。這一次她又因為感冒來看病,醫生發現她肝臟腫大的情形依然沒有改善,而且超音波檢查已經進一步看到輕微的脂肪肝了。
醫師建議由適當運動和控制飲食著手,改善脂肪肝並控制體重,多進行走路、跳繩、騎單車等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飲食方面,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多吃糙米、全麥麵包或全麥餅乾等,也少吃油炸食品,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在油脂類中的比例,如橄欖油、葵花油、鮪魚、鯖魚等。由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更能有效改善肥胖症狀。

葉勝雄
現職: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士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臨床研究醫師

葉安蒂
現職:特約健康講座營養師
學歷:國家專技高考營養師、國家專技高考護理師、丙級美容師、澳洲昆士蘭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學士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魔啾媽 的頭像
    魔啾媽

    大小魔啾成長記錄

    魔啾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